子非鱼

English香港2013 / 72 min
导演:黄肇邦


这是一部从小孩子的眼睛出发,探究他们在成年人世界中如何成长的纪录片。

 

畲伟豪和黄俊修是一对好朋友,自一年级相识开始,他们几乎形影不离。香港出生的畲伟豪来自单亲家庭,母亲是内地人,同住不足一百尺的「劏房」;因为「续证」关系,母亲经常要返回内地,为避免儿子在香港无人照顾,畲伟豪都会交托给同学的家庭照顾。而他的同学黄俊修,虽然来自越南家庭,但因畲伟豪经常被托管到他的家,结果让两人成为了好朋友。

每天清晨,畲伟豪和黄俊修都会走到大角咀的鲜鱼行学校上课,两人的基层家庭生活写照,以及这种「互相照顾」的经历,在这里比比皆是。内地出生的董汝峰、谭志泽、甚至班上最受男生欢迎的黄嘉琪,同样为着前途着想,家人毅然来到香港,屈膝于狭窄的房间里生活;对他们而言,一下子面对成长环境的改变,重新追溯另一个地方的认同和价值,这种「投资」是否值得?

然而,畲伟豪一次上电视的经历,却改变了他的故事。到底「家庭」对这群小孩子来说,是甚么一回事?他们每天不断接受社会的「教育」,是否他们所感所思?究竟社会的「成就」指标,与家长望子成龙的渴望,在他们而言,又是甚么一回事?假如让孩子倒转身份,探听他们对家长、对成年人、甚至对社会存有甚么「期望」,答案在成年人眼中会否不值一提?本片希望透过畲伟豪和黄俊修等孩子的故事,试图找出问题的答案;通过探问,发掘这群被遗忘的生命中,显现出来的本性和本质,从而探究现今的教育,对下一代的实质意义。

 

家庭和教育,在孩子的成长岁月中「互相辉映」。在成长岁月中,遇上怎样的人,就会学习成为怎样的人,然后孕育出怎样的社会,这是一个生生不息的循环。然而,即使生活在不安定的环境中,孩子依然会努力尝试展现其生命力,这是成年人平常不欲或无暇去理解的,亦正正是「子非鱼,焉之鱼之乐」的本义。


 

导演简介

 

黄肇邦,1986年生于香港,毕业于香港树仁大学新闻与传播学系,从事影像艺术、文学及音乐创作;前作纪录片《舞回路》入选华语纪录片节2011,获评选为推介影片,其后在内地多个独立影展中作放映;同年获得CNEX基金会资助,拍摄个人第二部纪录片《子非鱼》。

 

纪录片作品
2011    《舞回路》Back on the Street

导演的话

《子非鱼》对我来说,它是一部近乎实验性的创作。一个人,每天背着沉重的拍摄装备,右手拿着脚架,左手拿着水樽,就这样去到学校,跟同学一起上课和生活。久而久之,家长和老师都在谈论这个「哥哥」经常出现的原因。坦白说,拍摄过程中实在有太多的疑问,连自己也未能逐一解答。哥哥,你在拍纪录片吗?对;但你要拍甚么?不一定,想要观察一下;你要观察多久?不知道;你是电视台的人吗?不是;这是你的工作吗?说不上是工作;纪录片会在哪里播?我不肯定;那你拍来干甚么?

故事的开始,其实是三年前因工作的关系,深切体会到现今香港年轻的一辈,饱受家庭、社会和教育制度的折磨。在他们成长最关键的时刻,却未能得到一个健全的环境中学习,结果,其价值观也随着自身的际遇,以及不断变迁的环境而改变,这是让我感到最悲凉的。于是,「在成长岁月中,遇见怎样的人,就会学习成为怎样的人,然后孕育出怎样的社会」这个概念,就成为了故事的开始。

只抱着这么单纯的思考出发,没有主角,也没有故事基础,结果往后发生的事情,当然绝大部分都会碰到一脸灰。或许在拍摄过程中,实在有太多深刻的事情想要分享,但这里姑且先忍耐一下吧。我想说的是,可能我在纪录片中没有把大家关心的问题,很透彻地呈现出来;而在纪录片里,也不见得我有把这些问题解说出任何答案;因为我觉得小孩子的世界就这样便很好了。如果你看见很多值得深究的社会问题,谢谢你;如果你喜欢看他们哭哭闹闹,谢谢你;如果他们让你想起小时候的玩伴,想起自己哭过笑过说过的话,谢谢你。

子非鱼,焉知鱼之乐,不一定的。

《子非鱼》参展及获奖 

第十届香港亚洲电影节入围「亚洲新导演奖」竞赛单元(2013

※第八届 First青年电影节 青年电影竞赛 最佳纪录片2014

第四届法国“中国银幕”纪录片电影节 谢阁兰奖 (2014)

※第五届大连艺术影像展 主展映单元2014

※四川电视节金熊猫奖 2014

※独立影像年度展 纪录长片展映2014

※中国电视纪录片十优十佳评选 长片十优2014

※深圳艺穗节展映影片2014

※光影纪年 中国纪录片学院奖入围影片201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