台湾与中国自一八九五年起,除了二战结束后的短暂数年,百年来一直分属于不同的政权统治,相隔三百公里的台湾海峡,成为冷战期间两岸人民无法跨越的鸿沟。八○年代起,虽然通婚与通商获得逐步开放,中国政府还是部署了三千多枚导弹对准台湾,以吓阻日益高涨的台独声浪。二○○八年之后,重新执政的国民党,则积极与中共展开经贸协商,以挽救荣景不再的台湾经济。
在软硬兼施的两岸互动形势中,为数廿八万的「大陆新娘」与三十万以上的「台商」,是最早登上对岸的前哨部队,他们怀抱着浪漫的个人梦想或现实的经济动机跨海而来,却仿如进入一个久闻其名却不知其实的陌生国度。
老柯,一个出身台北万华的台湾人,因为债台高筑而远走大陆,跟许多台商一样,他在骨子里根本不喜欢中国,只想来借机赚钱翻身,但是不晓得是个人机运不佳,还是他终究不适应对岸的游戏规则,十年来他不仅无法衣锦还乡,甚至离为人诟病的「台流」仅存一线之隔。
丽丽,就像多数透过婚姻移民到台湾的大陆女性一样,没能晋身都市的中产阶级,而是成为劳动阶级的农村媳妇。更令人沮丧的是,她不只要侍奉年老的公婆,还要帮老公阿文抚养他前妻留下的三个儿女。虽然她与阿文生了一个可爱的女儿,却常因为教养观念差异而争吵不休。
已经三年无法回台的老柯,他仅有的卑微愿望就是赶快存一笔钱,给他年幼的小儿子,还有回去探望病重的母亲,问题是寄人篱下的日子相当难熬。来台三年的丽丽,还没资格取得公民权,对台式民主却已了然于胸。她希望有一天能自己开店做生意,也为大陆的破旧老家重盖新房。但有时在与老公激烈争吵后, 她又很想干脆离婚回家。现实与理想的差距, 就像两岸的距离一样,有时很近,有时好远。
导演简介
蔡崇隆,政治大学法律学士,辅仁大学大众传播硕士,英国东
安格利亚大学(UEA)电影研究。曾任《自立早报》记者,超视「调查报告」、民视「异言堂」专题记者,公视纪录片制作人。现任中正大学传播系专任助理教授以及独立纪录片工作者。
纪录片作品《岛国杀人纪事》获金穗奖最佳纪录像带奖。《公娼启示录》获亚洲电视节评审团推荐。《奇迹背后》获卓越新闻奖专题报导奖、入围台湾国际纪录片双年展。【移民新娘】首部曲《我的强娜威》入选世界公共电视观摩(INPUT)。《油症-与毒共存》获南方影展不分类首奖。
纪录片作品
2008 《油症:与毒共存》Surviving Evil
2005 《我们的最后一战》The Last Revolt
2003 【移民新娘】三部曲《中国新娘在台湾》Marriages on the Borders
2003 【移民新娘】二部曲《黑仔讨老婆》My Imported Bride
2003 【移民新娘】首部曲《我的强娜威》My Imported Wife
2002 《奇迹背后》Behind the Miracle
2002 《岛国杀人纪事2》Killing in Formosa 2
2001 《鲸人对话录》Between Men and Whale
2001 《公娼启示录》Taipei Licensed Prostitutes
2000 《岛国杀人纪事1》Killing in Formosa
导演的话
《对岸异乡人》的原始构想来自大陆导演周浩与CNEX的提案,希望在国共分治六十年之际,以纪录片合作的方式探讨两岸人民的观点差异。可惜后来阴错阳差,具体合作未再进行,而由我个人制作了台湾版的《对岸异乡人》。三年来我利用教学空档与寒暑假,以自助旅行的方式走访大陆沿海与内地城市,与片中主角老柯一样,我经历了现实中国带来的强烈震撼,也度过许多茫然无主的孤独时刻。
丽丽阿文夫妇则是我和老婆的共同朋友,从丽丽四年前来台至今,我们经常往来交流,恰好见证了一位大陆新移民适应南部风土民情的艰难过程,以及在两岸婚姻架构下所衍生的文化冲突与情感困境。
有人问我说,出外人的适应问题置放于台湾的南北差异脉络下不也一样会发生?但我认为老柯与丽丽面对的环境复杂性远远超过岛内移民,他们主观的情感认同更不是任何政治意识形态所能左右。而当面对重大打击时,身处异乡,他们根本无路可退。
当然,远嫁海外或渡海谋生,都是主角的自我选择,怨不得别人。但在记录的同时,隐约觉得有些不平之处,并不能归责于他们。而纪录片既是主观的抽样,自然也不能随意论断他们的成败,必定与结构性因素有关。我只想让观众看到,在所谓两岸共存共荣的大旗下,身为小人物们的无力与无奈。他们素不相识,但彼此的生命状态即使分隔对岸,仍然产生着某种微妙的呼应与联接。无关励志,也无关批判。只能说,在中国与台湾之间,到达梦想的最短距离,不是直线。
《对岸异乡人》参展及获奖
※新北市纪录片影展(2012)
※华语纪录片节 长片竞赛单元(2013)